【緬甸新聞】將成為緬甸國家發展標誌的丹林第三大橋

官方報紙《緬甸之光》報在6月3日其的“今日仰光”專欄中,特別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正在興建中的丹林(Thanylin)第三大橋的情況。

【緬甸新聞】提起丹林大橋,“老仰光”的民眾們可能都會記憶猶新。當年丹林(Thanlyin)鎮雖與仰光市只是一江之隔(隔著勃固河與仰光市的打基達Thaketa鎮相望),但卻有如在天涯之遠。有許多仰光市區的民眾終其一生都未能到丹林地區一遊,同理,丹林地區的民眾也有許多人一生都未能踏上仰光大地,就是一個明證。學生時代時,一些朋友選讀仰光工程大學的有關科系,需要到當時的丹林鎮的煉油廠實習,每天都要乘坐有名的迪達(Thida)渡輪由仰光勃生堂(Pazundaung)碼頭前往,據說至少要花45分鐘至1小時的時間。 “每天上下班,有兩小時的時間就浪費在這船上(包括等船的時間)了。有時候趕不上渡輪,那才倒霉,沒膽量乘坐舢板的話,只有多花一大段時間等這渡輪了。”朋友曾這樣介紹他們前往丹林鎮實習時的“艱辛”情況。

因而在1988年期間,丹林大橋(第一大橋)的建設成為仰光市民眾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就不足為怪了。大橋建成後,天塹變通途,仰光市民們要前往丹林地區遊覽,要去有名的叫坦(Kyauktan)水中佛塔禮佛朝拜,都方便很多了。而丹林鎮的許多學生要到仰光市來上學也方便了很多。當時這丹林第一大橋是由中國專家援助建成的,對緬甸來講這是第一座現代化大橋,緬甸橋樑工作者在建造這大橋時從中國專家那裡學到了不少技術與知識。前幾年兩國橋樑工作者還曾舉行過大橋落成25週年的紀念活動,重溫當年建橋時的“友誼之歌”。

但現在丹林第一大橋不是孤零零地橫跨在勃固河上的一座大橋了。在第一大橋建立後不久,就又馬上建築了丹林第二大橋。現在又在第一大橋的下方125米處趕建丹林第三大橋。在二三十年的時間內,連續建立了三座丹林大橋,何故?

在丹林第一大橋建造的前後期間,丹林鎮還不很發達。第一大橋建成後,促進了包括丹林鎮在內的,整個仰光省南部地區的發展。包括叫坦、宋割(Thongkwa)、克涯(Kayan)等農業縣的發展也日新月異。這時緬甸又開始改革開發,進出(當時的首都)仰光市的海輪噸位也越來越大,不得不在丹林鎮南部的迪拉瓦地區建立了一個專供海輪們停泊的新港口碼頭。這時繁忙的公路交通單靠一座丹林大橋已是不堪重負,不得不趕建丹林第二大橋。但現在丹林第一大橋與第二大橋的車流量也已是越來越多,迪拉瓦港口又已擴建為迪拉瓦經濟特區,是目前緬甸三大經濟特區(另兩個為皎漂KYaukphyu經濟特區及土瓦Dawei經濟特區)中最大的一個,這時兩座丹林大橋的負荷量也已達到飽和的地步,再加上當年大橋設計時,在緬甸大型貨車還沒那麼多(丹林第一大橋建設期間,緬甸國內最大的貨車只是12輪貨車,現在至少也是22輪的大貨車了),現在從迪拉瓦經濟特區開出來的貨櫃車,一個個都是體型龐大超級大貨車。它們的出現,使原來的丹林大橋更加不堪重負了。沒奈何,只有再趕建第三座丹林大橋,這就是丹林第三大橋緊急上馬興建的原因了。

這第三丹林大橋建設時採用透明的招標(Tender)規則,分為引橋及主橋兩部分進行招標,結果都由日本公司獲得興建權。 Sumitomo Mitsui Construction與Yokogawa Bridge Corportation獲得了丹林方面的引橋及主橋的建設權,Tokyo Construction Co.Ltd獲得了打基達鎮方面的引橋建設權。整座橋樑由日本貸款3億多美元進行建設,橋樑建設已在2019年2月13日舉行了開工奠基工程,預計在2022年竣工。

大橋的主橋長度為1224米,打基達方面的引橋長度為300米,丹林鎮方面的引橋長度為404米。而屬Fly Over Bridge飛天引橋部分,打基達方面引橋為547米,丹林鎮方面引橋為188米。大橋橋身為四車道,24米寬,汽車的最大載重量為75噸。就其建設規模來說,應是比第一丹林大橋雄偉得多了。這也是必然的,因為大橋完工後,將負擔著從迪拉瓦經濟特區出來的各大貨櫃車的“通行任務”,作為緬甸最大經貿城市及工業城市,仰光市未來的發展前途,有很多地方就將取決於這第三丹林大橋能承擔多大的負荷了。這第三丹林大橋,將是緬甸國家未來發展的標誌,人們都這樣說道。

來源:緬華網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