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地鐵首班車昨上路,這是中國大陸第38個開通地鐵的城市,也是內蒙古的首條地鐵。 中新社 【兩岸新聞】大陸內蒙古首條軌道交通線路—呼和浩特地鐵1號線,29日正式開通運行,內蒙古結束了沒有地鐵的歷史,步入「地鐵時代」。 新華社報導,此次開通運營的地鐵1號線西起伊利健康谷站,東至壩堰(機場)站,沿主幹道新華大街東西向布置,線路全長約22公里,共設車站20座,工程投資約170.57億元人民幣。 地鐵列車最高運行速度每小時80公里,最大載客量為2062人。車內採用象徵綠草、奶牛等富有草原特色的元素進行裝飾。1號線初期運營時間為6:00至22:00,每趟列車運行時間約45分鐘。地鐵票價採取「里程分段計價」方式,起步價2元,並針對不同的乘客群體制定了相應的票價優惠政策。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呼和浩特人口和機動車數量激增,城市東西方向主幹道通行能力不足。近年來,交通擁堵已經嚴重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活,改善交通狀況迫在眉睫。 「呼和浩特的交通擁堵情況不容樂觀,其中一條原因是公共交通服務能力不足。」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公司董事長劉占英說,除了利用好地上的公交車,還要將地下資源轉換為地鐵優勢,提高公共交通運力。 「當前正在建設的是地鐵1號線和2號線,我們已經對線網進行了總體規劃,下一步我們將本著量力而行的原則,逐步完善地鐵線網,提高我們對乘客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劉占英說。 來源:聯合報
Year: 2019
【兩岸新聞】船運送水!福建供水馬祖啟動
清水從黃岐配水廠經1.92公裡供水專管直抵客運碼頭對台供水站,早已等候在旁的6艘台輪開始接水。圖/人民網 【兩岸新聞】27日上午11時,汩汩清水從福建省連江縣黃岐鎮配水廠經1.92公里供水專管直抵黃岐鎮對台客運碼頭對台供水站。早已在岸邊等候的6艘台輪開始接水,待備水艙注滿後,台輪緩緩離港駛向馬祖。這標誌著福建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啟用,開啟了福建向馬祖正式供水的新篇章。 新華社報導,福建向馬祖供水工程總體規畫分為近期工程和遠期工程。其中,近期工程主要為船運供水,原水取自連江縣安凱鄉郭婆水庫和敖江流域塘坂水庫,經黃岐半島水廠凈化、消毒後輸送到黃岐配水廠,由黃岐配水廠專管送至黃岐鎮對台客運碼頭,供水能力每小時500噸;遠期工程為永久性常態化供水。 「近期供水工程於2019年8月底動工,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具備隨時向馬祖船運供水的條件,下一階段將進一步完善供水工程,加強水源和水源地的保護,全力保障供應充足和供水水質,讓馬祖鄉親共享安全水、生態水、優質水。」連江縣黃岐半島自來水廠副廠長林忠心說,近期供水工程投入使用後,先向往來於兩岸的台灣漁船供水,今後將根據需要,隨時向馬祖提供生產生活用水。 馬祖鄉親曹常斌回憶起年幼跟隨父親出海捕魚的情景時說:「以前我們常常天還沒亮就起床,自己從出發港帶水出海,很不方便,再加上馬祖本身水資源有限,用水主要依靠蓄水工程、海水淡化及船運淡水,供水成本較高。」他說,福建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的啟用,對馬祖鄉親來說是一大福音,「黃岐距離馬祖比從台灣本島到馬祖要近得多,可以節省馬祖鄉親的用水成本,還能滿足馬祖發展旅遊觀光產業的用水需求。」 馬祖與連江縣黃岐鎮隔水相望。近年來,連江縣與馬祖在旅遊合作、經貿往來、民俗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黃岐—馬祖」航線自2015年開通以來,運送兩岸遊客近20萬人次;連馬兩地職工技術交流、互訪互動等活動深入開展。 來源:聯合報
【緬甸新聞】18層高的遊輪進入緬甸丹老群島地區遊覽
【緬甸新聞】據12月27日出版的《緬甸之光》報報導,德林達依省方面海洋旅遊業日益發達,在TZK Travel & Tours Co. Ltd與駐香港的Star Cruise Co. Ltd的合作安排下,18層高的遊輪MS GENTING DREAM滿載各國旅客,於12月25日上午抵達高棟(Kawthaung)安達曼海內的著名旅遊勝地良吳庇(Nyuang Oo Phee)島作一日遊的遊覽活動。 德林達依省的旅遊業已越來越興旺,而丹老群島的800島嶼名稱也已越來越為眾多的國際遊客所知曉。在這裡擁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海島及海灘旅遊勝地,而且也興建起了高級的賓館,開發了許多海灘旅遊休閒地。由前來游覽的旅客身上也獲得越來越多的外匯,當地的傳統食品及用品也獲得了新市場,當地人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就業機會,TZK Travel & Tours Co. Ltd的負責人U Khin Maung Win這樣介紹道。 該遊輪在良吳庇前方的水域拋錨停泊後,高棟縣方面的各部門負責人上船進行必要的檢查工作 (CIQ , Clearance),接著當地的有關組織,旅舍暨旅遊局的負責人,TZK旅遊公司的員工們對前來遊覽休假的各國遊客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在巴哈馬Bahamas國家註冊的這18層高的遊輪,LOA長度為333.35公尺,總噸位為150,695噸,船上的工作人員(水手、海員等)共有1850人,在瑞典船長Carl Magnus Folke率領下,帶來了國際遊客3323人,駛進了屬於緬甸海域安達曼海內的Nyuang Oo Phee Resort旅遊勝地來游覽。該遊輪的進入,是今年旅遊季節開始後,第一艘進入緬甸丹老群島內游覽的海輪。旅客們在島上盡情遊覽後,遊輪於當日下午繼續其航程,駛往新加坡。 來源:緬華網
【台灣新聞】貿協赴美拓展五金市場 將設台灣館
資料圖/日本DIY Home Center展中,貿協規劃台灣館,協助參展廠商全力搶單/ 貿協 【台灣新聞】美國為台灣手工具最大出口市場,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外貿協會組團並規劃台灣館,將參加明年5月5日至7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20年全美五金展」,協助廠商搶占美國市場。 據統計,2018年我國手工具出口美國金額達12.8億美元,占整體出口33.1%,較前一年成長6.1%。另據北美五金零售商協會資料顯示,美國五金DIY市場2018年市場規模達到3,982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6.3%。 目前,全美約有2.2萬家居家修繕(Home Improvement)及五金(Hardware)用品店,Home Depot、Lowes、Menards、Tractor Supply等業者主導五金通路版圖,未來五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4.5%,值得我國廠商加強拓展。 「全美五金展」有70餘年歷史,為全美洲規模最大、最具專業度的五金工具展,上屆共有來自全球60國逾2,700家廠商,其中台灣有143家廠商,爭取美國五金手工具市場商機。 這項展覽劃分為建築、五金手工具、家庭用品、園藝及戶外用品等10餘個產品分區。 今年貿協偕同手工具公會共同籌組台灣館,率領56家廠商拓銷,貿協台灣館以全半開放式攤位裝潢設計,提升台灣整體展出形象,特別醒目亮眼,吸引許多買主前來採洽。 貿協表示,隨著美國景氣回溫,消費者買氣隨之提升,加上美中貿易戰延燒,此時正是切入美國五金市場的大好契機。 全美五金展報名連結:https://events.taiwantrade.com/page/EBS/2020NHS 來源:經濟日報
【台灣新聞】境外電商未開發票 明年1月1日起開罰
圖/經濟日報 【台灣新聞】境外電商開發票輔導期將結束,財政部表示,自明年1月1日起,境外電商若未依規定開立雲端發票,將依法從重開罰,據財政部掌握,包括Google、Sony、Apple、Amazon、Uber等多數大型電商都將能順利開出雲端發票。 財政部指出,依規定,年銷售額超過48萬元的境外電商營業人應辦理稅籍登記及報繳營業稅,並自今年起開立雲端發票,不過財政部給予輔導期一年,今年未開發票仍不罰,明年1月1日起若未開發票遭查獲,將遭財政部依規定論處。 統計至11月底,共13個已登記境外電商稅籍的店家開立發票,包括大型電商Google、Sony、Amazon部分服務等,Apple、Uber等電商也都已經發信通知用戶,可望在年底、最慢明年1月,開出雲端發票。 來源:經濟日報
【兩岸新聞】「快進城買房!」 陸取消300萬人口以下城市落戶限制
中國大陸各地近年紛紛出台吸引人才政策「搶人」,這次意見則是針對戶籍制度的全面改革。圖/新浪財經 【兩岸新聞】中國大陸近日公布新戶籍政策,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並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消息引發網友熱議,紛喊「快進城買房啊」。專家解讀,中國已有超百餘座城市推出相關「零門檻」落戶措施,這項新政將加大中國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動,催生新「明星」城市,有助拉抬受中美貿易戰牽制的中國經濟發展。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規範以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牽引區域流動,措施包括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並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 據此,哪些城市會大幅放寬或者取消落戶限制?中國新聞網報導,以城區常住人口衡量,僅北上廣深屬於超大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武漢、重慶、天津、成都、東莞、南京、鄭州、杭州、長沙、瀋陽是特大城市(人口500萬-1000萬)。人口300萬至500萬的計有西安、蘇州、合肥、濟南、青島、大連、廈門。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有烏魯木齊、貴陽、石家莊、福州、南昌、呼和浩特、海口、蘭州等省會城市,以及溫州、無錫、常州、佛山等經濟大市。 報導指出,中國各地近年紛紛出台吸引人才政策「搶人」,這次意見則是針對戶籍制度的全面改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2020年落實2億農民工落戶城區,將有助農村發展及整個社會群體改善。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也說,通過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大都市圈發展,是明年以及今後中國經濟重要的新動能。 俠客島評論指出,取消落戶限制新政主要是針對農民群體,他們將從「農村城市就業鄉村養老」,轉變為「農村城市就業城市定居」,還能吸引一批人去購房。放寬人口300萬至500萬城市落戶條件,說的是通過升學、就業順利遷入第二、第三重點城市的人群。「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目標是優秀人才。 評論指出,放寬城市落戶政策,也使中國正從以往的城鄉「二元」結構走向城鄉「三元」結構,面臨著不小的機遇和挑戰。 來源:udn聯合新聞網
【緬甸新聞】曼德勒省卜巴地區民眾開展群眾性的登山活動
【緬甸新聞】據12月26日出版的《緬甸之光》報報導,緬甸著名的神山卜巴(Popa)山,位於曼德勒省良烏 (Nyaung-U)專區皎勃東(Kuaukpadaung)鎮東北方向11英里(合17.6km)處,其也是世界有名的死火山。今年,第51屆的群眾性攀登卜巴山的活動按照以往的慣例在12月月底舉行,當地有眾多的民眾參與了這登山活動,這是由皎勃東縣自然環境保護協會會長U Kyaw Win Sway處獲知的訊息。 12月25日凌晨4時,在皎勃東鎮內各指定的地點就聚集了大批准備登山的民眾,按照計劃於4點半開始向卜巴山進發,工業2500多名民眾參與了這一屆的登山活動。卜巴山保護公園的員工們、熱帶地區綠化工作局的職工們在各登山路口為登山民眾們樹起了正確的路標,指導民眾們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山頂進發,同時也在沿途安放了大量的垃圾桶方便民眾們丟擲垃圾,卜巴山保護公園的林務官U Soe Tun如是說道。 同時在登山路上也有杜欽枝基金會(Daw Khin Kyi Foundation)計算機培訓學校的師生們一路行走負責檢垃圾,以保證卜巴山不被垃圾所污染。 登山群眾們前往攀登的山峰有:高度為4300英尺的牛峰山、高度為4600英尺的Saymon峰,高度為4755英尺的Sapapone峰及最高的卜巴主峰(高度4981英尺)。 在登山活動中,皎勃東體育暨體操局、熱愛卜巴山協會組織及省、專區、縣級各黨政組織、青年協會等組織的成員們,在凌晨3時就已在各山路的規定地點準備好糯米飯、炒米粉及茶水等,接待登山的民眾們,免費為他們提供這些食品充飢。 (按:在緬甸,年末歲尾的12月是緬甸的寒季,但因緬甸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這寒季不像一些高緯度地區那樣雪花紛飛或變成冰天雪地,而是天高雲淡、氣候涼爽,適宜開展各種體育活動的季節。所以多年前緬甸就曾規定這12月為“全民運動月”。現在時過境遷,雖然沒有當年全國性的轟轟烈烈的“全民運動”,但各個地區還是保留有自發性的一些體育活動,諸如馬拉松長跑,群眾集體步行活動等等。卜巴地區的群眾性登山活動也是這些體育活動的一種表現。) 來源:緬華網
【緬甸新聞】緬甸咖啡生產種植業
【緬甸新聞】據12月25日出版的《緬甸之光》報導,在曼德勒省彬烏倫市農業局屬下的咖啡作物分局,盡全力開發咖啡種植研究工作,並採用發酵(Fermentiation)方法提高咖啡的品質,有關科研示範及宣導會於12月24日在該分局的會議室舉行,咖啡科研技術中心負責人Daw Yin Yin Mar出席了此宣導會,彬烏倫地區的咖啡種植者也前來參與此示範宣導會,實地了解咖啡的新種植技術及發酵方法。 目前曼德勒省咖啡種植面積約為6000英畝,咖啡豆年產量為500多噸。而全緬咖啡種植面積有5萬英畝,咖啡豆年產量為1萬噸。而在緬甸各省邦中,咖啡種植面積最多的為撣邦,全邦約有咖啡園近3萬英畝,年產咖啡豆5千噸。 根據向緬甸全國境內咖啡種植地區彬烏倫、撣北瑙秋(Nawngkhio)、欽邦地區及撣南地區的種植者及咖啡園等處了解到的行情,現在咖啡豆1噸價錢已達到400萬緬元,咖啡科研與技術傳播中心負責人Daw Yin Yin Mar如是說道。 來源:緬華網
【緬甸新聞】荷蘭國家將幫助曼德勒市政府為民眾們提供生活用水
(示意圖) 【緬甸新聞】據12月21日出版的《聲音日報》星期六版The Voice Saturday報導,曼德勒市卑基德昆 (Pyaygyi Thakhun)鎮區將在荷蘭國家的幫助下,提取淨化多塔瓦底河水供應民眾們使用,這是由曼德勒市政局(MCDC)處獲知的訊息。 依靠荷蘭政府的讚助款及貸款,有20萬居民的卑基德昆鎮區,其的70%民眾及3個工業區將獲得生活用水的供應,MCDC與荷蘭國家的Ballast Nadam International Project B.V之間的有關工作合同條約,於12月18日在曼德勒舉行了簽約儀式。 “本來在2019年10月就要開始這工程建設的,因為碰到了一些難題而耽誤了一些時日。現在條約簽好後馬上就要動工了。 ”曼德勒市政局委員之一的Daw Myint Myint Than如此說道。 原來卑基德昆的30%民眾已在日本國際合作協會(JICA)的資金贊助下於2018年獲得了生活用水,所以不久後卑基德昆全鎮的居民都將可獲得生活用水(自來水)了,這是由曼德勒市政局處獲知的訊息。 發源於撣北地區最後流入伊洛瓦底江的多塔瓦底河,其河水經過淨化處理後將供應給卑基德昆鎮區及阿馬拉普拉(Amarapura)鎮東部地區的民眾使用,為完成此工程決定向荷蘭國家貸款,這項議程在6月間經過人民議院討論後獲得通過。經計算,整個項目耗資5992萬歐元。這當中50%(一半)的款項由荷蘭政府贊助,剩下一半50%的款項由荷蘭銀行貸款。貸款在緩期3年後將分10年期限償還。 該自來水工程項目預計耗時2年半,MCDC負責人如是說道。 “由耶育瓦(Yeywa)水電站流出來的水,雜質已不多,水質良好。但為了使其達到國際標準,還應建純淨水工廠。 ”曼德勒市市長Dr. Ye Lwin如是說道。 純淨水工廠將建在阿馬拉普拉縣內的Talin村附近的多塔瓦底河畔,然後將純淨水以管道輸送往卑基德昆鎮的蓄水池中,再送往各家各戶,市政局負責人這樣介紹道。 來源:緬華網
【台灣新聞】想坐無人駕駛電動巴士嗎?國產自駕電動巴士明年上路
台灣14家廠商齊心打造國產自駕電動巴士產業鏈。圖前排左三起為工研院副所長鄭聖慶、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車王電暨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圖/工研院提供 【台灣新聞】工研院宣布與車王電簽約智能合作,雙方將在2021年前共同打造10部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預計試量產的第一輛自動駕駛電動巴士最快2020年第一季就會出廠,未來將結合在地公車營運業者在特定場域行駛驗證。 工研院表示,這是國內近年最大宗自駕車產研合作案,共整合14家國內車用電子之設備及軟硬體廠商,如馬達、儀表、系統、感測器、圖資及聯網資安等,希望透過此次建構國內自動駕駛產業鏈,切入國際車廠一級供應鏈。 「智慧運輸是未來智慧城市重要的一環,自駕車是智慧運輸不可或缺的要角,」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工研院率先開發自動駕駛感知與決策次系統,在去年成立「自動駕駛感知次系統產業合作夥伴計畫」,預計明年工研院與車王電子將結合在地公車業者,發展商業營運模式,創造經濟價值。 車王電積極跨入自駕巴士領域,先期投資1.6億元投入自駕巴士產品研發。車王電暨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說,車王電為台灣首家車用電子專業生產廠家,預計2021年完成Level 3+等級的自駕電動公車量產化,車王電子與旗下華德動能將藉此智能電動自駕車平台整合工研院技術,將台灣的ICT、智能、儲能技術及關鍵零部件整合成先進電動公車平台,行銷全球。 蔡裕慶表示,溫帶國家氣候及交通環境和東南亞、熱帶差異很大,路上沒有那麼多機車及貓狗,也沒有雨季的問題。台灣是非常適合測試的地方,本次合作案是第一個以量產型電動巴士發展的自駕巴士開發案,車輛電動化和智能化是未來智能交通重要環節,車王電「是以出口為目標」,要將將自動駕駛商用車推向國際。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表示,台灣在半導體、面板、資通訊等產業擁有全球最完整的供應鏈,具備優秀的製程技術及堅實的製造實力。而自駕車就像在路上跑的超級精細電腦,並牽涉到許多資通訊的技術,以台灣資通訊的技術優勢及完整產業鏈分佈上,非常適合發展自駕車。 此次10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將導入工研院自駕感知與決策次系統外,也將整合14家廠商,包括上濱空調、四零四科技、車王電子、亞勳科技、佳世達、岩田友嘉、明泰科技、東元電機、宸曜科技、華德動能、勤崴國際、福華電子、銓鼎科技、輝創電子。期望建構台灣自動駕駛產業鏈整體發展,滿足國內自駕營運需求,搶攻國際自駕市場商機。 來源: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