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公布計劃2022年建成的「天宮」太空站的規劃和架構,將先發射試驗核心艙,之後相繼發射兩個實驗艙。(中新網)
【兩岸新聞】中國大陸公布計劃2022年建成的「天宮」太空站的規劃和架構,將先發射試驗核心艙,之後相繼發射兩個實驗艙。3艙組合體重約66噸,額定乘員3人,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設計壽命不少於10年並可透過在軌維修延長,三個對接口可供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飛行器對接、停靠,還能根據科學研究需要而擴展。
中新社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黑龍江哈爾濱舉行的首屆中國航天大會上解讀「天宮」規劃。周建平說,核心艙「天和」是太空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負責統一管理和控制,配置兼具氣閘艙功能的節點艙和機械臂,用於實驗艙、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等飛行器與其交會對接和停靠,接納太空人長期訪問和物資補給,支持太空人出艙活動。
第一實驗艙「問天」主要用於展開密封艙內外載荷實驗,為太空人在軌長期工作生活提供保障條件,配置出艙活動專用氣閘艙,另有主要用於對艙外實驗載荷實施操作的實驗艙機械臂,還會備份核心艙部分關鍵平台功能,也具備太空站統一管理和控制能力。第二實驗艙的「夢天」亦用於密封艙內外載荷實驗,配置貨物氣閘艙,用於載荷及設備進出艙。
此外,中國大陸還會發射光學艙,與「天宮」共軌飛行,可短期停靠太空站作維護工程和推進劑在軌補給。光學艙裝載的大型巡天望遠鏡,具有與哈勃望遠鏡分辨率相當、視場大200多倍的天文巡天觀察能力。
周建平說,「神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火箭共同構成中國太空人和部分物資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天舟」貨運飛船與「長征七號」火箭則構成太空站貨物運輸系統,主要為「天宮」上行運送太空人生活物資、推進劑、平台維修設備附件及消耗品、載荷設備等補給物資,下行銷毁太空站廢棄物,並可用於太空站姿態和軌道控制。
他認為,總體上看,「天宮」除規模外,在功能、應用效益、建造技術、物資補給等重要指標方面,將全面超越「和平號」太空站,達到或接近國際太空站水平;在信息技術、能源技術、動力技術和營運費效比方面,可望超越國際太空站。
新京報曾引述「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說,中國大陸原先規劃發射「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兩個實驗版太空站,後來為了加快工程步伐、節省經費,將兩個任務合併一起完成。「天宮二號」已於2016年9月升空,之後的「天宮」不再帶有編號。
來源:聯合報